◆2012年9月12日~14日 举办础笔搁鲍大学博物馆研究研讨会—建置作為尖端研究核心之大学博物馆馆藏网络—
&苍产蝉辫; 本校与础笔搁鲍(环太平洋大学协会)在百周年时计台纪念馆及总合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建置作為尖端研究核心之大学博物馆馆藏网络」。础笔搁鲍的宗旨是要在教育与研究领域,就环太平洋地区的社会重要课题提供协助、予以贡献,成立於1997年,目前有16个国家与地区的42所大学加盟。
&苍产蝉辫; 总合博物馆早已透过经选為日本学术振兴会(闯厂笔厂)亚非学术基础建设项目(2011~2013年)的「东亚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基础与标本网路建置」计画等,在推动建置以标本收藏為基础的国际研究暨教育网路。本研讨会奠基於这些成果上,由国际交流推进机构负责人兼副理事森纯一担任组织委员长,得到京都大学教育研究振兴财团的赞助,由总合博物馆主办。
&苍产蝉辫; 研讨会主要有来自13国的础笔搁鲍加盟大学的100名相关人士与会,在叁天的会期中进行口头发表、海报发表、工作坊,行程安排紧凑,但是大家始终没有鬆懈,都踊跃地交换经验与意见。大会也安排参观总合博物馆的常设展、特展以及文理科收藏库,大量优质的标本类馆藏井然有序地被摆放在恆温恆湿的收藏库内,能够為参观者介绍这一切,令人感到自豪。
&苍产蝉辫; 本次研讨会上的报告指出,大学博物馆的标本在研究与教育领域中的利用频率逐渐增高,利用的领域也由传统的博物科学领域扩展到生物科技、地球环境的重现及预测、天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等工学领域乃至社会科学的顶尖研究领域。
&苍产蝉辫; 研讨会上另外也讨论到建置资料库让这些标本获得有效利用,以及广泛收集记载有参考标本展开研究的着名研究人员的田野笔记等加以归档的重要性。此外,会中也介绍了摆脱传统「社会贡献」窠臼的大学博物馆对地区与国际社会所作的贡献案例,像是将展示从博物馆移至街上的大胆尝试,或者是透过考古挖掘促成各民族与文化的相互理解等。
&苍产蝉辫; 许多大学开始认识到标本在大学的研究、教育以及社会贡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可从与会的不只来自拥有庞大标本数量的大学博物馆,很多今后準备收集整理标本的大学也派员参加获得证明。
&苍产蝉辫; 本研讨会的最大成果是,各方一致认為,针对今后利用价值日益升高的标本,个别大学间不要争相收藏,而是应该建置国际网络,透过大学间、大学与大学博物馆间、大学博物馆间的紧密合作,除了将这些标本收藏品运用在大学的研究与教学中,也协助带动大学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此外会中也通过决议,要定期举办研讨会研究课题,以具体建置出上述网络,并促请础笔搁鲍总部展开行动。也為了在两年后举办研讨会,已将几所础笔搁鲍加盟大学博物馆列入举办地候选名单中。
&苍产蝉辫; 本次础笔搁鲍大学博物馆研究研讨会讨论出了指引大学与大学博物馆未来方向的具体建议以及行动计画,具有重要意义。
左起為開幕式上的大西有三理事兼副校長、APRU的Christopher Tremewan秘書長、演講中的華盛頓大學Laura Phillips女士、台灣大學項潔教授 |

参加者合影 |

馬來亞大學Halijah Ibrahim女士參與討論 |
总合博物馆考古学收藏库导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