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任校長 山極壽一
恭喜今天自京都大学毕业的2,888位同学,我与井村裕夫前校长、长尾真前校长、尾池和夫前校长、列席的理事、副校长、学系主任、部会主管等来宾以及全体教职员,由衷地祝福诸位的毕业。同时,要感谢各位同学的家人以及相关人员直到毕业典礼的今天,所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京都大学於1897年创校,自1900年举行第一届的毕业典礼以来,120年的歷史中,包括诸位在内,京都大学的毕业生累计已达205,859名。
諸位入學以來,度過了怎樣的学生生活呢?今天,請務必憶起這幾年在京都大學度過的每一天。在嚴苛的升學考試中勝出而入學的諸位,對京都大學抱持著怎樣的期待與夢想呢?在直到今天,迎接畢業典禮的幾年內,是否已經實現?或者,當初的夢想已經大幅改變了呢?而諸位即將踏上的道路,與當初的夢想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去年秋天,我造访了睽违44年,位於志贺高原的京大山屋。那是我一直到大二,潜心练习北欧滑雪,充满回忆的地方。多位往昔的伙伴齐聚一堂,兴致勃勃地聊着陈年往事。我的人生方向因為山屋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
大一的秋天,作家叁岛由纪夫在东京市谷的陆上自卫队总监室切腹自杀。我是在西部校区的合作社餐厅的电视看到这则新闻,受到很大的衝击,我想到眼前播放的切腹自杀这个旧时代的行為,在25年前战争当时是很理所当然的。当时,叁岛等人的盾之会所高举的宣言「修宪让自卫队变成军队」,连自卫队员也没有人支持。我感觉控制着日本人身体的邪灵崩落了,但是同时,我也开始自问,我存在於这个世界的意义為何。
人的诞生不是由自己决定,活在这个时代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人的身心受到怎样的制约束缚呢?人赌上自己的身体也要守护的是什麼呢?我开始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时热衷於陌生的北欧滑雪这项竞技,或许是因為一心想要知道自己身体的可能性吧。然后某一天,在雪地上邂逅正在观察日本猴的人,得知京都大学裡有如此奇妙的学问,也就是暂时抽离人类的身体,变成猴子观察人类的灵长类学。為此发想的趣味感动,我开始在雪山观察猴子,最后跑到非洲热带雨林过着追逐大猩猩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虽说是偶然,实在是不可思议的邂逅。
在當上校長的幾年前,我意外地又再遇到當時的問題。那是代表20世紀前半葉思想的西班牙哲學家奧特嘉奧特嘉·伊·加塞特所說的Man has no nature, what he has is history這句話。為了這句話的妥適性,一場由兩位文化人類學者與兩位生物人類學者互相闡述己見的討論會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召開。受邀的我從生物人類學者的立場,運用至今體驗到的靈長類學闡述了自己的意見,我舉例靈長類有常見的避免近親交配的傾向,而人類立法禁止近親婚姻,至今仍是人類社會的根本原理,因此提出Man is still traveling between nature and history。在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的會場,我的意見獲得不少與會者的贊同。在奧特嘉活著的時代、人類與自然壁壘分明的時代,我的意見不可能被接受。經過一個世紀,人類的觀點有大幅改變,我強烈覺得這是一個必須要思考作為生物的人類的意義的時代。
大學是探求知識的場所,同時也是培養生存能力的地方。奧特嘉認為大學教育由1)教養(文化)的傳遞、2)專業教育、3)科學研究與培養年輕科學者這三個功能組成,其中又以教養為大學最重要的功能。教養(文化)是每個時代所擁有的活生生的理念體系。我們稱之為「人生」(Vida humana)的現實,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每個人的生命,跟生物學乃至有機科學完全沒有任何關聯。生物學跟其他所有的科學一樣,僅是若干人將其「生命」奉獻其中的一項工作。「生」這個字的原意、真正的意思,不是生物學上的(biológico),而是傳記上的(biográfico)。生,是在宇宙中讓自己活著,處身於世界各種事物、各種存在間的一大工作。活著,也就是跟世界打交道、迎向世界、在世界中工作、與世界產生連結。我認為從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奧特嘉這句話,Man has no nature, what he has is history的真義。奧特嘉提及大學的功能的當時,正值西班牙革命要從君主專制進入到民主共和制。幾年後,西班牙爆發內戰,佛朗哥將軍成立獨裁政權。奧特嘉為了透過確實的世界觀樹立人類的「生」,認為大學負有很大的責任義務。所有的生,不管同不同意,都需要為自身辯解。所以奧特嘉說,人要為世界、為我們在世上可能的行動,做知識上的解釋,若不隨時準備好對來自環境乃至世界的直接印象做反應,是活不下去的。
我相信大学至今仍确实保有此一理念。创校以来,京都大学一直是以「以对话為根基的自由学风」作為传统,学生与教职员都与世间常识保持些许距离,在探究组成这个世界的真理的同时,认真学习先人们所留下来的智慧结晶,磨练自身的生存能力。今后诸位将带着它朝世界迈进,诸位的生存能力真如过去奥特嘉所望,已达这个时代的理念的高度吗?
诸位在京都大学度过的这几年裡,世界发生了极大变化。在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不如预期进展下,发生了熊本大地震,许多人受灾;受到环境污染与地球暖化的影响,地球可用资源正在快速劣化的事实日益明显,人类的活动开始受到各种限制;民族以及宗教导致的对立越演越烈,产生许多难民,给各国过往的合作体制与互助带来负面影响;英国的脱欧、美国愈来愈倾向单边主义。在社会以及世界的快速变化下,诸位思考了什麼,重新下定了哪些决心呢?
取得知識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隨著資訊設備的發達,人們隨時隨地可以輕易獲取既有的知識,大量的影像透過資訊設備免費播放,書本已經不再是獲得知識的寶貴手段,電子郵件以及行動電話成為主要的溝通工具,大家已經很少寫信。但是,我認為唯有對話至今仍是傳達心意,透過討論形成新想法的手段。諸位即將在被稱為Society 5.0的超智慧社會大展身手,在那裡,資訊與通訊技術(ICT)設備發揮威力連結人與物,許多工作將由機器人以及AI取代,或許愈來愈沒有機會見到彼此的容貌。但是我認為,正是在那樣的社會,才更需要人們互動、發揮生存能力,認真迎向這個世界。
今天毕业的诸位,想必也都像已经自京都大学毕业的许多学长姐们一样,都经歷过自由豁达的讨论,那些讨论与学友们,会在今后诸位所要生活的世界,成為诸位极珍贵的财产吧。京都大学有着尊崇创造精神的传统,开拓前无古人的未知境地,才是京都大学引以為傲的挑战精神。今天毕业的所有同学都具备了各式各样出色的能力,很多人早已大展长才。今后一定有更多机会展现、运用在京都大学磨练的能力,但是请不要忘记,要倾听想法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意见,而且要参考两个人以上的意见,对於所面临的课题,最终要自己做出判断勇往直前。只听支持自己的人的意见,终将变成国王的新衣裡的国王,失去判断能力。这种时候,在京都大学培养的「以对话為根基的自由学风」一定会派上用场。
京都大学一直将「地球社会的和谐共存」视為自己的挑战。这是此和谐系统崩解,拥有各种想法的人的共存受到威胁的时代。诸位今后也将在世界各地,遭遇到与此挑战相牴触的状况吧,那时,请发挥京都大学自由讨论的精神,果敢地迎向课题。诸位今后就是京都大学的翱叠、翱骋,诸位的所作所為,都会受到世人瞩目,也会成為在校生们的指标。诸位将就此分道扬鑣,但是,如同我去年在京大山屋所体验到的,未来应该会再有所交集。我真切盼望,在那个时候,都能有无愧為京都大学毕业生的际遇。
再次祝贺大家。